中国雕塑网上发布了中央美术学院沉痛哀悼雕塑大师李守仁先生的讣告,称李守仁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0年3月5日下午2: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定于3月11日上午11:00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告别仪式。
看到讣告,我无法相信,心头一振,深感沉痛。
然而,李守仁先生真的走了!
“他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外表冷酷,语言刻薄,不苟言笑。但是后来你就会慢慢发现,这个雕塑家不太冷。其实,他是一个内心有热度的人,他的语言有黑色幽默的特质,冷冷的说出,却让人捧腹。”
这是网上有文章对李先生的描述。
我虽然与李守仁先生接触不多,但我认为上文对李先生的性格刻画是比较准确的。
我和李守仁先生 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之前是他不认识我,我认识他。特别是他的那些令人赞叹的雕塑作品。他为吉布提共和国创作的《吉布提烈士纪念碑》如今已经成为吉布提电视节目的片头标志。这座雕塑与《杨虎城》《周恩来纪念像》一同荣获全国城市雕塑奖。还有北京三元桥边上的《歌》《舞》等雕塑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早期作品《小画家》,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参照着报纸上发表的图片 临摹过,想来在我最初 雕塑艺术的学习道路上就已经接受过李守仁先生的滋养。 那是李守仁先生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时候的作品,该作品参加过华沙“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展览并在回国后获得一等奖。
我第一次看到《周恩来纪念像》是在798工厂的车间里,那是1997年的春天,美院租用了798的车间放大“抗战雕塑”,我那段时间正在参与抗战雕塑的放大创作任务。我的同学陈华做为大都会美术中心的管理人员也在那里工作。我是在他的工作之处看到《周恩来纪念像》的,那是一尊站姿雕像。当时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问陈华这是谁的作品,陈华告诉我说 这是李守仁先生的作品 ,我非常认真地欣赏了这件作品,我觉得这是我所看到的所有周总理雕像里最好的雕像之一。形神兼备,相得益章,把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全部表现出来了。
我和李守仁先生的真正认识时间是在去年的春天。当时青岛雕塑家协会刚成立,随即将要在青岛搞一个首届雕塑艺术作品展,届时将邀请一些老艺术家赴青岛参加开幕式。青岛雕塑家协会主席张白涛先生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和另一位青岛艺术家都国桢先生来到我在宋庄 的工作室,谈及此事,并邀我送作品参展,我欣然应允,并驱车与二位一同到美院雕塑研究所张润恺、张得蒂老师的工作室看望先生们,在这里见到了李守仁先生。李先生话语不多,每每逗笑,张白涛上世纪80年代初在雕塑研究所的前身雕塑创作室学习过,他和先生们都很熟悉,李老师见张白涛用青岛话交流,特别兴奋,大概又想起了青年时的张白涛。时不时也说上几句不太标准的青岛话,令人捧腹,使大家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都国桢还为我们抓拍了一些交谈时的照片,之后我把其中一张放大装框挂在了工作室的墙上。
在雕塑展的前夕,我受张白涛先生的委托,陪同盛扬,陈桂轮、张润恺、张得蒂诸先生以及郭嘉端、李守仁二位先生和他们的夫人一同从北京乘动车去青岛参加雕塑艺术展开幕式。
五月三十号上午,我和妻早早来到北京南站,恭候各位艺术大师的到来,动车很快,5小时就到青岛,在车上吃过一顿午饭,我先到餐车订好午餐,妻在原位留守,我带他们去餐车用餐,我能为大师们服务而感到荣幸。一路上和前辈们说笑聊天非常愉快,听他们讲述了好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六月一日展览开幕,展览场地是在位于青岛海边的国际航海俱乐部举办,青岛首届春潮当代雕塑艺术展的开幕式非常隆重,嘉宾阵容异常豪华。除上述前辈外,青岛籍的雕塑家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国、雕塑系副教授于凡、孙璐及中国美院雕塑系教授李秀勤等诸位老师也到会祝贺。隋建国先生还为展览画册亲笔作序,中国美术家雕塑艺委会主任盛杨先生为雕塑展的开幕讲了话。
六月二日, 白涛兄邀我们到他在崂山海边的别墅及工作室参观,中午望着大海用午餐,别有一番风味。下午回我们下榻的住处(原德国驻青岛的总督府)休息,晚上吃饭唯独不见李守仁先生。后来听别人说,李先生和夫人及郭先生夫妇一同去青岛名人雕塑园寻找自己的作品。青岛名人雕塑园雕塑的大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青岛工作过的文化名人。李守仁先生雕塑的是《康有为像》。由于雕塑公园太大,李先生在园内转了许久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作品,还和其他人走散了。他没带手机,别人大声喊他,也不见应声。后来在饭桌上说起这事,他说当时听见有人喊他,只是不便回应,说是怕影响了园子的宁静。李先生的个性由此可见一斑。
席间看到李先生因没有找到自己的作品而失望的表情,心想餐桌上的海鲜美肴也不会使他有胃口。艺术家常常把自己的作品比做自己的“孩子”,我做为雕塑工作者也深有同感,我的作品也散落在某些城市里,有时会想起它们,有机会来到某座有我作品的城市,我也会抽空去看看它们。看它们是否有损坏,是否受欢迎,如果人们喜欢它,并且与它合影留念,做为作者,这是再欣慰不过的事了。李先生没有找寻到他的作品,我心里也替他着急,于是我想帮他寻找,我把这一想法和青岛雕塑艺术家协会的秘书长刁云波透露后,他很热情,第二天早上开车陪我们去往雕塑公园,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找到了李先生的雕塑作品——《康有为像》,李先生亲切的在雕塑周围看了又看并轻轻的抚摸着,他给我们讲述着做泥稿时的一些情况。客观地说,这件雕像在铸铜方面还是有些问题,在砂铸时工人涂刷隔离剂时涂得太厚,导致低点填平,造型有些模糊,没有真正把李守仁先生的泥塑手法表现出来,令人遗憾。不过从整体来看李先生所表现的康有为先生的精神内涵还是有的。
六月三日的下午我们一行顺利回到北京,在北京南站和其他老师告别后,我与李先生夫妇又一起乘坐了一段地铁,在地铁建国门换乘站 与二位老师最后分手,我万万没有想到那就是和李守仁老师的永远分别。
去年秋天,听人说李老师查出癌症,我还不太相信。几次想给张润恺老师打电话证实一下,又怕消息不准平添尴尬。因为李老师的身体和精神面貌都很好,根本不像一位 七八十岁的老人。谢老师(李老师夫人)对李老师的照顾又是那样地好,在赴青的列车上常看到谢老师为李老师捏捏肩捶捶背,当时妻跟我说他俩是多么好的伴侣啊!如今李老师有福不享,撇下谢老师一人走了。去年冬天,白涛兄来宋庄,我与他说起李守仁先生得病的事情,想和他一起去看望李先生,因白涛兄有急事要赶回青岛而没成行,他说明年三月份还来北京,到时我们去看望李先生。谁知就在三月,李先生还没等我们去看他就永远地走了
他给我们留下了永远地遗憾!
他的作品值得学习!
他的人品值得尊敬!
2010年3月13日
发表评论
请登录